秋兴八首教学反思,秋兴八首的教学反思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07-02 分类:感悟评价 阅读:36 评论:0

2021年看花朱自清读书笔记

张明(语文报——写作指导)平日讲写作,提及白描这种“有真意,去粉饰,少做作,勿卖弄”的手法,重点强调它在刻画人物肖像和描述自然景物方面的特殊作用,却忽视了这种手法在叙事上同样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,现从读书笔记中摘录几个白描叙事(当然很难不涉及人和景)的例子矫正这个观点。

姓名:南天章 学校: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班级:六(6)班 邮编:215128 读《朱自清散文精选》有感 初次接触散文,相见恨晚,以往对散文不屑一顾。害得我读“千遍”,乃至它的每句言语都让我花上一整天的功夫去理解,才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。甚至花了一个暑假才把《朱自清散文精选》读明白。

朱自清散文读书笔记3 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《背影》。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。如今,我已日渐成长,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,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,像一根敏感的琴弦,一经拨动,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。

凑近花朵闻了闻,初闻是一种浓烈的味道,深沉、温馨,这香味香而不腻,浓而不稠,清新淡雅。而沁入心脾之后,却慢慢变淡,似乎是一种淡淡的甜味。朱自清在他的散文《看花》中说:“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,也是我乐意的,我这样便爱起花来。

杜甫《登高》教学设计

1、杜甫诗以律诗见长,《登高》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。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(767)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。当时杜甫身居夔州,已经五十六岁,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,加之心情抑郁忧愤,致使诗人身患重病。重阳登高无心游赏,触景伤怀,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。

2、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作为处世准则,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:无论穷达,都是兼济天下。诗写到最后,笔锋一转,总会转到国事维艰,民生疾苦,忧国忧民上去,他以自己病弱的双肩担起了天下这沉重的悲。

3、《登高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,本单元是诗歌单元。《登高》的讲解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。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夔州所写的三首诗,而《登高》处于尾篇,可将三首诗做纵向比较阅读。

4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。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方法。教学关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。教学过程 导语激兴 同学们,在唐代的诗坛上,有这样一位诗人: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,成都的一个草堂成为他短暂安定生活的见证;他几乎终生都在痛苦,沉郁顿挫成为他诗歌风格的最权威的概括。

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强化训练题

1、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: 作者分别是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和李商隐。

2、答此题时,第一步看押韵——全诗押ou韵,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,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;看备选答案,皆首句入韵;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,排除A、C两项;第二步看对仗——D项中⑦与①,⑧与②都不对仗,排除此项。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。

3、《李商隐诗二首》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,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。

4、【 #高二# 导语】高二语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古诗文名句默写题,学生在平时就抓好名句的学习,下面是 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三理解性名句默写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高二语文必修三理解性名句默写(一)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: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

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号迦陵

“迦陵”与“嘉莹”之音,颇为相近,因取为笔名。叶嘉莹,女,号迦陵,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,教育家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,专攻古典文学方向。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,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,博士生导师,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。

查查百度,“迦陵频伽”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,意思为妙声鸟或美音鸟,是佛国世界里的一种神鸟。《正法念经》中说:“山谷旷野,其中多有迦陵频伽,出妙音声,如是美音,若天若人,紧那罗(歌神)等无能及者,唯除如来(佛)言声。”叶先生读诗词之音确如此鸟。

嘉莹每以习作之诗、词、曲呈先生批阅,先生辄对之奖勉备至。一日,拟取嘉莹习作之小令数阂交报刊发表,因问嘉莹亦有笔名或别号否?而嘉莹性情简率,素无别号。适方读佛书,见《楞严经》中鸟名迦陵者,云其仙音通十方界,而“迦陵”与“嘉莹”之音,颇为相近,因取为笔名焉,是为第一次词作之发表。

相关阅读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